首页 > 头条

谢 泳:清抄本《罗衫宝卷》

来源:古代小说网 2023-06-17 07:59:33

我十几岁的时候,住在榆次南大街一个院子里,听老辈人说,这里原是聚兴顺茶庄旧址,即在现今榆次老城南大街上。院子对面是原来的晋中晋剧团。


【资料图】

晋剧《双罗衫》剧照

我有个小学同学,他孃孃(祖母)小脚,文盲,但喜欢听山西梆子。有一年他家借来一抬手摇唱机,专门放山西梆子给老太太听。那时候这个东西还很稀罕,我在他家里听过一次,记得还是听老太太说,这个戏的名字是《双罗衫》,小孩子听不懂戏,但我记住了这个戏名,终身不忘。后来看“三言二拍”,才知是《警世通言》里的故事,原名是《苏知县罗衫再合》。

这册《罗衫宝卷》,也是从介休一家网上旧书店得来,中型账册本,薄薄一册,但很完整,后页边角略有磨损,应该是清晚期抄本。

张颔先生宝卷存目中,未见这个宝卷,山西大学宝卷研究中心多年搜集,所获颇丰,但也没有搜集到这个本子,在介休宝卷中,大概属于较难见到的宝卷。

尚丽新《北方民间宝卷研究》中介绍了一种《佛说苏知县白罗衫再合宝卷》,据她说,车锡伦先生《中国宝卷总目》中也无著录,只有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藏有一个清咸丰时期的抄本。

《北方民间宝卷研究》

宝卷名称虽略有出入,但因为是从话本小说改编而来,应当是同一种宝卷,故事结构、人物名姓完全相同。

我依尚丽新介绍,比对了咸丰抄本的一些内容,虽同出一源,但有不少文词方面的变化,介绍如下:

开卷是常见套语:

罗衫宝卷,法界来临,菩萨显化,超度众生,赴命归根,转凡起圣,救苦救难,菩萨摩诃萨。

劝民为良早修行,保佑男女永无伤。

改头换面谁人识,怎能认得昔形容。

罗衫宝卷才展开,保佑男女永无灾。

天龙八部生欢喜,听我从头仔细开。

作者藏清抄本《罗衫宝卷》

值得注意的是后期介休宝卷,最先去掉的是“举香赞、开经偈”那些仪式性套语,内容一般还保留,如上面形式。接着用“盖闻……”起头程式,引入故事。

宝卷行文,散韵结合,但韵文部分,十字句为主,七字句偶用,七字句减少,也是宝卷由繁向简演化中明显特征。

宝卷不分单元,叙述一段故事后,用两句七言总结,类似章回小说的回目,开列如下,原无序号,为我所加:

《罗杉宝卷》

1、未曾开言先流泪,更叫兄弟两三声

2、只因此处将船坐,惹下非灾和邻声

3、今日同在船上坐,明日夫妻两离分

4、打开玉龙飞彩凤,斩断金锁走蛟龙

5、夫人肚内疼痛起,十月怀胎要分离

6、孩儿送在柳树下,未知何日再相逢

7、苏雨听了知县话,哭的死去又复生

8、一对玉鸟河边立,棒打鸳鸯两分离

9、运退黄金无艳色,时来顽石生光辉

10、睁开两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11、少年登第才智广,一时玉石都分明

12、若问骨肉团圆日,只在今日与明朝

13、树老枝干重茂盛,云收雾散见光明

14、时来风送腾王阁,运去雷轰建石碑

《罗衫宝卷》故事广为人知,情节虽多巧合,但大体合乎生活逻辑,因从话本小说改编而来,创造性似嫌不足,但在原小说转化过程中,也能见出民间艺人的艺术修养,特别是长段十字句的运用,简洁流畅,叙事清晰,朗朗上口,很有特色,抄录一段:

作者藏清抄本《罗衫宝卷》

老婆婆,便开言,叫声官人

有句话,要问你,且莫生嗔

你姓甚,名甚么,多少年纪

与老身,细细的,说个分明

徐继祖,叫婆婆,听我告诉

我姓徐,名继祖,新科举人

今上京,去会试,由此经过

适遇见,蒙舍茶,实是承情

我今年,整整的,一十五岁

我父亲,叫徐能,就是他身

我母亲,也不知,那年去世

叫婆婆,你问我,有何原因

老婆婆,听说罢,眼中流泪

举起手,算一算,两泪纷纷

叫官人,你听我,从头告诉

说起来,我家事,叹杀人心

老丈夫,遭不幸,早年去世

但与我,留下了,一双儿童

大儿子,名苏云,攻书学字

二儿子,名苏雨,照看家门

大儿子,他也是,进士及第

有吏部,选他为,兰溪县尊

那一年,带媳妇,上任去了

至如今,算起来,一十五春

自去后,有三年,杳无音信

又交我,二小儿,打听实音

他去后,也有了,十年天气

到如今,也没有,一字回音

两个儿,到如今,没有一个

气的我,每夜里,哭到五更

又听的,外人说,俱已死了

闪的我,到如今,依靠何人

我家中,又被那,天火烧了

只留下,三间房,暂且安身

我见你,小官人,有些秀气

到与我,大儿子,面貌相同

你今年,又刚刚,一十五岁

我大儿,也走了,一十五春

天已晚,你在此,暂住一夜

今夜晚,还有话,要问官人

老婆婆,说罢了,放声大哭

到惹的,小官人,两泪纷纷

老婆婆,叫丫头,快些做饭

吃饭罢,又说到,鼓打三更

天明了,徐继祖,起身要走

又看见,老婆婆,两泪纷纷

老婆婆,叫官人,暂且少待

我老身,到有件,东西相送

忙取出,铜钥匙,开了箱子

取出这,白罗衫,叫上官人

这罗衫,是老身,亲手自造

一样的,做两件,男女各分

女衫子,我媳妇,穿的去了

丢下这,男衫子,还在家中

我见你,与我儿,面貌一样

把这件,白罗衫,送与官人

你若是,受朝廷,高官厚禄

伏赖你,与老身,打听踪迹

打听的,两个儿,有了消息

我老身,死黄泉,却也甘心

老婆婆,一边说,一边痛哭

小官人,不由的,也觉伤情

徐继祖,谢婆婆,上了大路

老婆婆,她也就,回转家中

徐继祖,一路上,行的好快

不几日,就到了,北京城中

入了场,做文字,三场得意

朝廷爷,亲点在,二甲之中

特受了,中书阁,中书学士

在朝中,整四年,放他出京

封了他,南京城,监察御使

又交他,访民间,冤枉屈情

且不说,徐御使,南京刷卷

再把那,郑夫人,明上一明。

民国抄本《罗衫宝卷》

宝卷喜用成对信物先分后合为主要情节,最后完成故事结局,如《莲花盏宝卷》《双钗宝卷》《八宝珠环宝卷》《雌雄盏宝卷》等,京剧《锁麟囊》也是这样的思维,一般都是家传宝物,《罗衫宝卷》亦如此。

这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或与中国早期兵制中“虎符”,外放使节的“符节”,官员上任的“印信”等特殊历史现象有关,它们均是阴阳分离,各处一边,最后在对合中建立信用,产生真实效果。这些分离器物的相合具唯一性、排它性,由分而合,真实无疑。

晋剧剧本《双罗衫》

在艺术思维中,暗合,最易出巧,常有引人入胜、意外惊喜之效果,所谓无巧不成书是也,但宝卷后期,受中国传统话本小说影响,过分追求巧合,有时反使故事真实性受到一定影响。

《双罗衫》宝卷延续了原小说的故事情节,故事本来有一个极具深度的情节,即养父是杀死亲生父亲的凶手。宝卷主人徐继祖处在养育之恩与杀父之仇的两难困境中,但中国传统的善恶分明两分思维,使困境中人性的复杂性为道德标准取代,很快落入恶有恶报的俗套。

徐继祖在这个困境中的选择非常简单,顺应习惯思维,未经心灵煎熬,即选择严惩养父,宝卷写道:“又把徐能梆在木柱上,徐能叹口气道:我做了三四年老太爷了,今日一死,也不受屈了。徐继祖吩咐手下开刀,当下把徐能千刀万剐而死。这才是:只说行凶能到老,谁知今日刀下亡”。

作者藏清抄本《罗衫宝卷》

徐能最后之言,颇见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极生动的细节,倒是徐继祖的行为过于公式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深度,不过这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常态,不宜作过分的苛求。

谢泳:清钞本《双喜宝卷》

谢泳:《毛洪保卷》

谢泳:清钞本高平秧歌《打酸枣》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上一篇

全球视讯!iqoo的ai键有什么用(vivoiqoo的ai按键有什么用)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为你推荐

最新热文